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PD)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發(fā)生在中老年人,40歲以前發(fā)病者很少。臨床表現(xiàn)為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走路時姿態(tài)以及步態(tài)異常。
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fā)現(xiàn)者——英國內科醫(y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后發(fā)病。其癥狀表現(xiàn)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該病起病隱襲,病程進展緩慢,單側起病,后期癥狀逐漸加重。目前認為,發(fā)病并非單一因素導致。遺傳因素使患病易感性增加,在環(huán)境因素和年齡老齡化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氧化應激反應、線粒體功能障衰竭、免疫異常等導致黑質內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變性導致發(fā)病。
那么帕金森病會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呢?
1、起初會出現(xiàn)以拇指、食指、中指為主的“搓泥丸”動作,后期隨著病情的加重會涉及到下頜、唇、舌和頭部。安靜時癥狀明顯,隨意動作時減輕或者停止,緊張或者激動的時候會導致癥狀加劇。
2.、由于屈肌和伸肌的肌張力增高,導致肌肉會變得僵直,四肢活動的時候感到僵硬、不靈敏。
3、隨意運動減少,動作會變得緩慢,難以完成精細動作,比如系鞋帶,系扣子。書寫困難,字會越寫越小,稱“小寫癥”。面肌運動減少,面無表情,雙眼凝視,有“面具臉”之稱。累及口、舌以及咽部肌肉時會出現(xiàn)流涎、說話變得緩慢、聲音低沉,嚴重者會導致吞咽困難。
4、站立時呈屈曲體姿,表現(xiàn)出頭前傾,身體軀干俯屈,容易向前或者向后倒。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起步,步伐會變小,越走越快,難以及時止步和轉彎,稱“慌張步態(tài)”。
生病了該怎么辦呢?
由于帕金森是慢性進展性疾病,藥物治療的作用會逐漸衰減,加上藥物本身的副作用比較復雜,藥物治療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治療方案要個體化,根據患者年齡、癥狀類型以及嚴重程度、家庭經濟狀況權衡利弊后聯(lián)合用藥。
1、左旋多巴及復方左旋多巴制劑:對于震顫、強直、少動有較好的療效。目的是為了提高黑質-紋狀體內的多巴胺水平,也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金標準”。常用藥物有美多巴、息寧等。
2、抗膽堿能藥物:對震顫、肌肉強直有一定的作用,適用于震顫明顯且年齡較輕的患者。常用藥物有安坦、開馬君(東莨菪堿)
3、金剛烷胺:促進多巴胺在神經末梢釋放,對各類癥狀有一定的療效。早期患者可以單獨使用或著與安坦合用。
生病了家屬應該注意些什么,如何護理呢?
1、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積極治療可以減輕和預防并發(fā)癥,帕金森患者說話緩慢,與其交流是語速要慢,避免急躁。
2、飲食護理:(1)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進餐時保持情緒愉快,少食多餐;(2)多食用谷類食物,補充營養(yǎng)和能量;(3)多食用瓜果蔬菜,多飲水,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可以有效預防便秘;(4)對于吞咽困難多患者,可以采用切碎,或者煮爛的方法,給予半流質的食物。
3、家屬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如果出現(xiàn)了藥物副作用,要及時就醫(yī)。
4、鼓勵患者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進食,移動,避免過份依賴他人。家屬可以陪同患者做一些肢體鍛煉,但不能急于幫助和替代,適當?shù)墓膭罨颊呖梢栽鰪娀颊叩淖孕判,禁忌責怪和抱怨?/span>
供稿: 呼吸與危重癥二病區(qū) 汪金芳/譚雪嬌
注: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上一篇:傳承小高陵精神 踐行新時代使命——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黨支 2023/4/12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