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行動,終結結核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性疾病,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結核病的疫情呈現(xiàn)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藥率、死亡人數(shù)多和地區(qū)患病率差異大的特點。近年來,隨著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大力開展,我國結核病總的疫情雖有明顯下降,但流行形勢仍十分嚴峻。因此,結核病的防治仍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一、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多表現(xiàn)為午后或傍晚低熱、盜汗、疲倦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少數(shù)病人可無癥狀。部分病人可并發(fā)自發(fā)性氣胸、膿氣胸、肺源性心臟病、支氣管擴張等疾病,或繼發(fā)肺外結核。
2.體征:可無陽性體征或僅在鎖骨上下、肩胛區(qū)聞及濕啰音。
二、傳播途徑
飛沫傳播是肺結核最重要的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痰中帶菌的肺結核病人,尤其是未經(jīng)治療者。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痰內細菌量的多少,痰涂片檢查陽性者屬于大量排菌;痰涂片陰性而痰培養(yǎng)陽性者屬于微量排菌。病人在咳嗽、咳痰、打噴嚏或高聲說笑時,可產(chǎn)生大量的含有結核菌的微滴,1~5um大小的微滴可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可達5小時,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可能吸入而感染。
三、治療措施
1.藥物治療:肺結核的化學治療主要作用在于迅速殺死病灶中大量繁殖的結核分枝桿菌,使病人由傳染性轉為非傳染性,中斷傳播,防止耐藥性產(chǎn)生,最終達到治愈的目的。早期、聯(lián)合、適量、規(guī)律和全程治療是化學治療的原則。
2.對癥治療:
(1)毒性癥狀:一般在有效抗結核治療1~3周內消退,不需特殊處理。若中毒癥狀重者,可在應用抗結核藥的基礎上,短期加用糖皮質激素。
(2)咯血:咯血量較少時,臥床休息,消除緊張,口服止血藥;中等或大量咯血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取患側臥位,保持氣道通暢。
3.手術治療:適用于經(jīng)合理藥物治療無效、結核性膿胸、多重耐藥的后壁空洞、大塊干酪灶、支氣管胸膜瘺和大咯血保守治療無效者。
四、肺結核的預防措施
1.發(fā)現(xiàn)患病后及時治療,這是目前結核病防治的最主要的措施,能直接控制傳染源。有結核病癥狀的人盡快到結核病門診就診,一旦確認,嚴格按照醫(y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2.不隨地吐痰,把痰吐在有消毒液的有蓋痰盂里,或吐在紙上焚燒等方法處理。
3.咳嗽時要用手帕掩住口鼻,不要對著別人咳嗽、打噴嚏。
4.房間經(jīng)常開窗通風,屋內保持濕潤、清潔衛(wèi)生。
5.與疑似病人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盡量不到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
6.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jīng)常在陽光下曬被褥。
7.避免消化道傳染,提倡分餐制,分開清洗,不要吃病人剩下的食物。
8.對病人用過的物品要消毒。
9.經(jīng)常參加戶外活動,加強營養(yǎng),飲食均衡,增強體質。
10.對重點結核潛伏感染者對象進行預防性化療(與傳染性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中的5歲及以下兒童、排除了活動性肺結核的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結核潛伏感染試驗陽性的兒童和青少年)。
供稿:急診部 周有蕓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上一篇:以案為鑒 知畏知止——青大附院皮膚性病科黨支部前往西寧市反腐 2024/6/25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