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每一刻,愛在身邊——青大附院兒科南丁格爾護理志愿服務團隊開展科普宣教活動
【西寧,2024年9月26日】
在日常生活中,突發(fā)的緊急狀況往往讓人措手不及,而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對于挽救生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為了提升公眾的急救意識和能力,構建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兒科南丁格爾護理志愿服務團隊走進西大街百貨商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守護每一刻,愛在身邊”——海姆立克急救法科普宣教活動。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稱海姆立克腹部沖擊法,是一種在氣道完全或部分被異物堵塞時,通過腹部沖擊幫助患者排出異物的急救方法。據(jù)統(tǒng)計,每年因異物卡喉導致的緊急情況屢見不鮮,其中不乏兒童和老人等易感人群。因此,普及這一技能,對于減少意外傷害,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科普宣教現(xiàn)場由兒科專業(yè)團隊親臨指導,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實操演練,向公眾傳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正確操作技巧。為了達到學習效果,特設置了互動體驗區(qū),參與者可以親自上陣,模擬急救情景,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一對一指導,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熟練掌握急救技能。
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專業(yè)、生動、互動的方式,讓急救知識不再局限于教科書,而是走進商場、走進每一個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提升公眾的急救意識和技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通過本次海姆立克急救法科普宣教活動,我們不僅希望提升公眾的急救能力,更期待激發(fā)全社會對于生命安全的重視,讓“守護每一刻,愛在身邊”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另附: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操作方法
1.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站立)
第一步:施救者站在患者后面,腳成弓步狀,前腳置于患者雙腳間。
第二步:以大拇指側(cè)與食指側(cè)對準患者劍突與肚臍之間的腹部,具體在肚臍上兩橫指處。
第三步:用左手將病人背部輕輕推向前,使病人處于前傾位,頭部略低,嘴要張開,有利于呼吸道異物被排出。
第四步:另一手置于拳頭上并握緊,雙手急速沖擊性地、向內(nèi)上方壓迫其腹部,反復有節(jié)奏、有力地進行,以形成的氣流把異物沖出。這一急救法又被稱為“余氣沖擊法”。
兒童(1~8歲)發(fā)生氣管異物哽塞,其海姆立克法要領和成人相同。
2.嬰兒海姆立克急救法
若是小于1歲以下嬰兒,有呼吸道異物,則不可做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傷及腹腔內(nèi)器官,應改為拍背壓胸法。方法為:一手置于嬰兒頸背部,另一手置于嬰兒頸胸部。先將嬰兒趴在大人前臂,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頭部稍向下前傾,在其背部兩肩胛骨間拍背5次,依患者年紀決定力量的大小。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重覆上述動作直到異物吐出。切忌將嬰兒雙腳抓起倒吊從背部拍打。
3.孕婦海姆立克急救方法
若受害者為即將臨盆的孕婦或者非常肥胖的患者,導致施救者雙手無法環(huán)抱腹部做擠壓,則在胸骨下半段中央垂直向內(nèi)做胸部按壓,直到氣道阻塞解除。
4.自救
一手握拳,另一手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沖擊性地、向內(nèi)上方壓迫自己的腹部,反復有節(jié)奏、有力地進行。或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桿等),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沖擊,重復直至異物排出。
供稿:兒科 薛喻文\劉晴\王香
- 上一篇: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青大附院中心實驗室榮獲青海大學大 2024/9/29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