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支氣管封堵器,麻醉科再獲新突破——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麻醉科應用支氣管封堵器成功完成首例肺包蟲患兒單肺通氣麻醉
2023年8月7日,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麻醉科應用支氣管封堵器成功完成首例肺包蟲患兒單肺通氣麻醉,該患兒在普通氣管導管聯(lián)合支氣管封堵器進行單肺通氣的全身麻醉下完成了右肺肺包蟲內囊摘除術,此次手術是醫(yī)院開展的首例兒童應用支氣管封堵器進行單肺通氣的胸科手術,標志著我院手術麻醉科在小兒單肺通氣麻醉技術方面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日,我院胸外科以“肺棘球蚴病”收治了兩名小兒患者,年齡分別為6歲和8歲,擬行右肺肺包蟲內囊摘除術。此手術需要在術中對患兒進行單肺通氣,以往胸科成人手術多是通過插入雙腔支氣管導管來進行呼吸道管理。但是在小兒胸科手術中,因其解剖特點及有限的設備條件,限制了雙腔支氣管導管的應用,肺隔離實施困難,而目前的支氣管封堵術正好能解決此難題。
支氣管封堵器是在胸科手術中使用末端帶氣囊的長管封堵支氣管,可直接與可視單腔氣管導管成套使用,較傳統(tǒng)胸科手術肺隔離使用的雙腔氣管導管對患者損傷小,封堵效果確切,配合纖支鏡使用,定位精準,而且對使用年齡沒有限制;此技術的另一大突出優(yōu)點是:雙肺通氣模式和單肺通氣模式之間,可迅速簡單切換。在無需單肺通氣的手術時間段內,可繼續(xù)實行雙肺通氣。對一般情況欠佳的患者,顯著降低了低氧血癥的發(fā)生率,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但是此前我院沒有應用支氣管封堵器進行單肺通氣麻醉手術的先例,更不用說在小兒胸科麻醉中,況且術前訪視患者發(fā)現其中6歲患兒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這無疑給手術麻醉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和風險。出于對患者手術麻醉安全的考慮,在手術麻醉科主任賈珍教授的積極協(xié)調下,經醫(yī)院領導審批,醫(yī)務部報備特邀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劉輝教授(博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生導師)前來我院麻醉科進行指導,并安排科室經驗豐富的呂志堅主任醫(yī)師和陳慶彬主治醫(yī)生分別負責兩臺手術的麻醉。早上七點四十,劉輝教授在麻醉科示教室給全科麻醉醫(yī)師以及住培醫(yī)師進行了理論授課,詳細講解了支氣管封堵器的使用步驟及相關適應癥和禁忌癥。八點三十分患者入室,在未吸氧狀態(tài)下指脈血氧飽和度85%,吸氧后指脈血氧飽和度95%,麻醉誘導后,6歲患兒劉輝教授采用普通氣管導管外置入支氣管封堵器,首先將支氣管封堵器經可視喉鏡置入氣管,然后將普通氣管導管插入氣管,最后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調整支氣管封堵器位置,并固定在右主支氣管,進行單肺通氣。8歲患兒則采用普通氣管導管內置入支氣管封堵器法。插管完成兩位麻醉醫(yī)師在超聲引導下分別進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術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以便在術中更直觀更準確判斷患者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為了術中循環(huán)平穩(wěn)和減輕術后患者的疼痛,在超聲引導下為患者進行了豎脊肌阻滯。整個手術過程封堵側肺萎陷良好,提供了良好的手術視野,患者血氧飽和度始終維持在96%以上,通氣良好,循環(huán)平穩(wěn),氣道壓合適,手術歷時兩小時,平穩(wěn)順利,術后封堵側肺膨脹滿意,患者恢復良好。手術結束后,患兒自主呼吸恢復,拔出氣管導管,完全送回病房。術后隨訪患兒精神狀態(tài)良好,未訴不適。
近年來,麻醉科全體醫(yī)師在院領導及科主任的帶領下,堅持醫(yī)療人才隊伍與硬件設施發(fā)展并重,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yè)務,為手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供稿:手術麻醉科 包煜忠/呂志堅
- 上一篇:在低碘飲食中挖呀挖呀挖,提高治療效果,開健康的花 2023/9/14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